阅读历史 |

第126章(1 / 2)

加入书签

顾庆之道:“我送了一坛子臭鱼给荣国府。其实一开始也想过,要不要趁着晚饭过后再送的,那个点能保证所有人都在贾府老太太屋里,不过……我毕竟是个心善的人,能钓上来几位算几位吧。”

这么一说,皇帝也来了兴趣,他叫来全公公吩咐人去打听消息,又道:“还有上贡的鲥鱼,做来给安国公尝尝。”

两人吃着饭,顾庆之又说了得好好检查太上皇那船,里头指不定藏着什么。

皇帝表示了赞同,又觉得太上皇年年要过万寿节,前后占着大运河三个月,指不定是运了什么呢。

好在太上皇手里的人被皇帝拔除了不少,今年京里的物价应该不会涨得太厉害了。

这个时候,那坛子被棉花裹着,又好好放在盒子里的发酵两月的臭鱼,也被送到了荣国府。

虽然顾庆之没打算太刻意钓鱼,但是把这东西送去荣国府的人,是坐着四匹马拉的马车去的,而且还停在了荣国府正门。

送东西的下人神情倨傲,“这是安国公吩咐,专门送给二房太太陪房周瑞家的东西,仔细收好了。”

安国公回来不是什么隐秘的消息,主要太上皇那艘楼船过于耀眼夺目,京里不少人都看见了,而且要把这艘船送到西苑里头,那河道至少得清半天,影响大,讨论的人就多。

大门口看门的人,肯定是识相且非常有眼力见儿的,不过不等他们请人进去歇息,安国公的人上了马车就又走了。

当下门房就有人进去禀告消息,安国公凭什么送东西给二房太太的陪房?还是一进京就送来了?

安国公又为什么不送东西给荣国府。

这里头究竟有什么深意?

所以虽然是周瑞家的跑来接东西,但是消息也一路送到了贾母屋里。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就是贾母再自信,也觉得安国公多半是记恨上他们了。

过年那会儿车夫被打断腿的事儿不好说,但是最近车夫连带小厮全都不见这事儿,八成跟安国公有关。

贾母一边想着安国公送了什么,一边又想周瑞家的做了什么,还要分出三分心思来敷衍贾宝玉,人又开始烦躁了。

“这谁能猜出来他送了什么?”贾母笑道:“咱们家跟安国公也没什么交情,不过听说安国公年纪尚轻,比你就大了一岁,若是有机会见了,你俩必定能说到一处。”

贾宝玉点头应了,老实坐在贾母身边,好奇等着他们把东西送来。

贾母并不敢跟这些人说安国公就是顾庆之,所以虽然她觉得顾庆之就十岁出头,但还是要按照安国公公开的履历说给人听。

也就是正月十二举行冠礼的那一天,是他十五岁的生日。明面上比贾宝玉大了一岁。

夏至都过了,眼瞅着就要小暑了,天气炎热,基本上人人手里都有个扇子。

薛宝钗扇了两下,笑道:“听说那安国公是皇庄出身的,周妈妈家里男人是管地租的,兴许是早年结下的善缘呢?老太太可得好好赏一赏周瑞家的。”

她这样说,并没有让贾母的心情好上一丝一毫。

什么皇庄出身?安国公就是顾庆之!

再说周瑞是管地租的,可贾家的地不说跟皇庄隔了十万八千里,但中间至少隔了三家人的地,就算真是皇庄上的人,周瑞也是碰不到的。

贾母笑得僵硬,生平头一次生出“不如一个人待着好”的念头来。

“去把你琏二奶奶也叫来。”贾母吩咐道:“让她也涨涨见识。”

再怎么说,王熙凤也是家里所有人里最会说话的一个,有她在就不怕气氛不好。

贾母说完就端了茶杯起来,借着仔细喝茶的动作,彻底不说话了,屋里其他的人满是好奇等着周瑞家的带东西过来。

虽然是午饭前,不过贾母屋里的人出乎意料的齐,说起来跟林黛玉也有几分关系。

夏至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贾母怕贾宝玉中暑,时常说:“要是太热了就别去读书了,免得积在心里,横竖也不差那一两天的。”

所以原本就打一天鱼晒三天网的贾宝玉,如今是彻底放羊了,而且贾母的屋子深,太阳晒不进来,比贾宝玉住的厢房要凉快,所以他也跟养在深闺的姑娘似的,唯一的正事儿就是陪着祖母解闷。

三春也在贾母屋里,自打林黛玉走了之后,贾母身边的“金童玉女”里就少了玉女,别人自然是要盯上这个上佳的解闷位置的。

邢夫人就说过迎春不止一次,“你也过了十五了,咱们家里什么样儿你也知道。你爹被赶出来,荣国府全叫二房占去,他手里哪有银子?我小门小户的,自然也是没银子给你的。你早死的娘又是妾,哪里有家产呢?你哥哥嫂子把银子看得比命都重,你不好生扒着老太太,将来嫁妆单薄叫人笑话,我是不管的。”

探春也是一样,她比迎春小一岁,真要算起来,这个年纪议亲也是常有的事儿,赵姨娘明里暗里也跟她说过好几次。

“林姑娘走了,老太太身边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