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章(1 / 2)

加入书签

皇帝又是左右看看,只是屏风挡着,他连眼神示意都做不到。

全公公只后悔没拿笔,当然说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安国公这个“我为你好,我跟你好”这个听起来无比真诚的思路。

原本等了挺久,薛蟠失望间又有沮丧,二愣子的脾气也上来点,不过被顾庆之这么一说,他放松下来,咧嘴一笑,“其实也没别的事儿,就是我妹妹的丸药吃完了,想请您给求点雨水。”

他伸了手指出来一翻,“我母亲说出二十万两。”

锦衣卫的尹恩立眼皮子跳了跳,他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抄家也不在少数了,可今儿听的数字,依旧那么震撼。

顾庆之眉头一皱,这摆明了是要拉拢他,既然要拉拢,那肯定就得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冷香丸是吧?我原先在贾家的时候,也听他们说了不少,这方子开得倒是奇特,不过宣扬的贾家上下都知道的,总觉得有点不好,薛姑娘又是宝玉的表姐,万一老太太觉得她体弱呢?”

这话里暗示了他知道薛宝钗有意宝玉,虽然顾庆之是无意,但这么明显的暗示,薛蟠还是能听出来的。

他今儿来,不就是把自己妹妹送给安国公做妾的第一步吗?

这些日子每天晚上,他母亲跟妹妹就在他耳边道:“荣国府对安国公不好,贾宝玉还当众骂过他,你见人得说老太太不好,心思深沉,贾宝玉也不好,是个没出息的窝囊废。咱们住在贾家是无奈之举。”

薛蟠有点着急,忙道:“也不算是什么病。犯病的时候不过略喘咳些,哪儿就体弱了了?”

顾庆之把一句“你没叫她多喝点热水”生生吞了回去,而是问道:“我记得贾家有个熟识的六品太医,没请来给薛姑娘瞧瞧?”

“也不是什么大病。再说女孩子略有些病,也是惹人怜惜的,就像林姑娘,老太太那么疼她,未尝没有她体弱总是生病的原因。再说贾家也没有那么好心。”薛蟠呸了一声,“我妹妹病了好几次,老太太连问都不带问一句的,还叫她别来请安了。”

顾庆之便很是同情的叹了口气,“老太太也是为她好,路挺远的呢,又是喘咳,也不方便的。”

薛蟠呵呵两声,很明显,薛姨妈平日里也说了不少老太太的坏话,不然薛蟠这态度哪里来的?他又不往内院去。

顾庆之又故意激他,“主要是那金玉良缘,传得太开了,连我都听说了,老太太八成是不愿意的,贾宝玉那玉又是娘胎里带来的,薛姑娘的金锁是后来打的——”

而且薛家的癞头和尚也很蹊跷,癞头和尚在别人那儿就是:出家不?出家不?出家不?走,我带你出家!

到了薛宝钗这儿就是你得嫁人,前后人设不统一的。

“什么娘胎里带来的?安国公,你也算是道骨仙风一般的人物了,这话你也信?”薛蟠很是鄙视的看了他一眼,“你见过那玉吧?”

难得被人鄙视,顾庆之老老实实点头,“见过的,不过没拿在手里瞧过,就是上回贾宝玉骂我来着,我近距离看了两眼。”

“你见过才生下来的孩子没有?”

顾庆之犹豫了一下,“见是见过的,不过还是没抱在手里瞧过。”

薛蟠道:“如今你都是国公了,找个才生下来的孩子看一眼也不费事儿。我实话实说了吧,那玉有这么大——”

薛蟠伸手比划了一下,“它塞不进才生下来的孩子嘴里。塞是能塞进去,那就吐不出来了,那玉是假的!”

后头屏风里又有了动静,毕竟贾宝玉这玉,当年也是人尽皆知了。

“贾家图什么?”顾庆之故作惊讶大声道。

“我猜是为了讨个好兆头献给皇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献。”

“我都是听人说的。”薛蟠又强调了一句。

但他亲妈跟王夫人是亲姐妹,顾庆之觉得这个“人”,肯定就是王夫人了。

“还有。”薛蟠继续道:“贾宝玉生下来的时候,那会儿贾珠都考中秀才了,还有他们家的大姑娘元春,也是生得花容月貌又知书达理,他们是觉得这个小的也能出息,这才宣扬来着。还有一条是我猜的,你说若生的是个姑娘,又带这么块玉,是不是顺理成章就要进宫当娘娘了?”

顾庆之死死抓着大腿,才没叫自己回头去看皇帝藏身的那块屏风。

怎么说呢,这会儿的确是没法知道男女,这玉放在贾宝玉身上,就是略显诡异,但若真生了个女儿,就很合理。

顾庆之点了点头,“若照你这么说,玉是提前准备好的。”

薛蟠笑了两声,“你没见过那玉,我正经拿在手里看过的。上头写的是篆体,我虽然不识几个字,但我也知道篆体是上古先民拿来占卜祭祀的文字。还有那玉背后的字:除邪祟疗怨疾只祸福,也跟篆体是吻合的,这就是故意的。”

顾庆之肃然起敬,谁都不是傻子啊,“你说得对,若真是仙物,不该这么刻意。哪怕不刻字呢,也够奇异了。”

“也就跟我妹妹那块金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