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蔚为壮观。
待到雷光散去,整座山峰漆黑一片,许多火炮都变成了废铁。
紧接着又有九道天雷自雷池降下。
每一道天雷都有双人合抱粗细,直接没入山体,专攻藏在地下的各种工事。
不过太平道也并非单纯挨打,太平道以三十六人结成一小阵,共计有三十六个小阵,又结成一大阵,纷纷出剑。
飞剑如雨,剑气如虹,仿佛一场逆流而起的流星雨,既是抵消空中降下的天雷,也是直接进攻大掌教亲军的大阵。
大阵分阴阳,甲子灵官主导的阳阵负责防御,黑云化作壁障,将飞剑和剑气挡住。
丁卯灵官负责的阴阵无动于衷,只是继续催动大阵。
雷池之中间歇不停地生出雷电,在黑云中不断游走。
紧接着,甲子灵官的阵眼与丁卯灵官的阵眼完成了一次位置对调,变为阳阵主攻,阴阵主守。
所有游走雷霆瞬间汇聚一处,化作一道四人合抱的紫色光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天透地而至,割裂天幕,瞬间照亮大半个太平山。
在这个范围之内,一切都不可见,唯有煌煌威严的无边紫光。
另一边的战场,三十六部雷神和三千剑舟也已经展开交锋。
首当其冲的一尊雷神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剑舟攻势,这些无人剑舟以玉石俱焚的方式阻击雷神,不断有剑舟撞在雷神的躯体上,炸出无数剑气和火花,雷神的躯体上也不断有巨大的碎片拖曳着细沙一般的具现化神力脱落,如流星坠地,落地之后又炸成无数更小的碎片,神力所化的金色细沙就如不要钱一般四处流淌。
不过后续的雷神对于“同伴”的遭遇无动于衷,继续前行。
正因为正一道过去从未动用过全部雷神,所以结阵也不必三十六之数,二十八、十二、九,都可以。
只要有一定数量的雷神突破太平道的防线,便能动摇整个太平山大阵的根基,一旦阵法失效,另外两路大军便能包抄国师的后方。
如今道门大军在兵力上已经占据优势,太平道所能依仗的就是地利,一旦地利有失,到时候前后夹击,恐怕国师所部便要全面崩溃。
太平道同样明白这一点,必须要守住阵法不失,一波剑舟之后,随着李长律的一声令下,又有更多的剑舟从空中扑杀而至。
大掌教亲军作为道门最精锐的禁军,全部由灵官部队组成,可以组成军阵,除了需要两位一品灵官担任阴阳两个阵眼之外,关键是充当阵点的军旗。
寻常阵点需要与地脉连接,汲取地气为己用,所以最大的劣势就是无法移动,能守而不能攻。而大掌教亲军的军阵是以神力为补充,不依赖地气,自然可以自如移动,结阵升空之后,如同黑云蔽日,又似黑色大潮,直接从空中压了过来。
灵官们所持的黑旗在上空衍变出一方森严雷池。
雷法号称万法之尊,诸法第一,最是适配大掌教的身份。
只见太平山西山上方浮现出巨大漩涡,其中紫雷涌动,甚是骇人。
下一刻,天雷轰然落下,扩散开来的雷光将整个山峰变成白茫茫一片。
蔚为壮观。
待到雷光散去,整座山峰漆黑一片,许多火炮都变成了废铁。
紧接着又有九道天雷自雷池降下。
每一道天雷都有双人合抱粗细,直接没入山体,专攻藏在地下的各种工事。
不过太平道也并非单纯挨打,太平道以三十六人结成一小阵,共计有三十六个小阵,又结成一大阵,纷纷出剑。
飞剑如雨,剑气如虹,仿佛一场逆流而起的流星雨,既是抵消空中降下的天雷,也是直接进攻大掌教亲军的大阵。
大阵分阴阳,甲子灵官主导的阳阵负责防御,黑云化作壁障,将飞剑和剑气挡住。
丁卯灵官负责的阴阵无动于衷,只是继续催动大阵。
雷池之中间歇不停地生出雷电,在黑云中不断游走。
紧接着,甲子灵官的阵眼与丁卯灵官的阵眼完成了一次位置对调,变为阳阵主攻,阴阵主守。
所有游走雷霆瞬间汇聚一处,化作一道四人合抱的紫色光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天透地而至,割裂天幕,瞬间照亮大半个太平山。
在这个范围之内,一切都不可见,唯有煌煌威严的无边紫光。
另一边的战场,三十六部雷神和三千剑舟也已经展开交锋。
首当其冲的一尊雷神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剑舟攻势,这些无人剑舟以玉石俱焚的方式阻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