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节(2 / 2)

加入书签

茶几上的一张照片。

如果不是杨翎提起这回事,他还真忘了,他跟迎灯有一张合影。

照片是他大二那年冬天拍的。

那是梁净词头一回在异乡过年,姜兆林不忍见他一个人,于是请他一同去家里吃年夜饭,没问他家中是不是有什么变故,只是宽厚施恩,和和气气,没给他丝毫的冷落。

江都有句俗语,“上灯元宵落灯面”。

上灯是十三,迎灯是十五,落灯是十八。

这天便是上灯,按习俗要吃圆子,是姜兆林亲手煮的。夜里,迎灯又说想去水边看灯。

照片是那天,姜兆林提出给他们拍的。

迎灯个小,梁净词计算着拍照距离,怕身高差异成片不美观,揣摩着姿势,问她:“把你抱起来拍?”

姜迎灯闻言脊背一绷,小声说了句:“抱不动的。”

梁净词望着她,又看向水里那点影影绰绰的影子,笑了:“就这么点大,怎么会抱不动?”

她不语,低头玩指甲。耳廓又明显的红了红。

“要不要?”他又问一遍。

小朋友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于是就没抱。

照片里,他们站在凉廊的彩灯下。他平平地笑着,迎灯倚向他。

梁净词也是今天重温照片才发觉,她当时大概是想勾住他的手臂,小小的手指捏住他手肘的袖,兴许是想挽上来有很难为情,于是就这样尴尬地攥住一角。

不上不下的。

为这点奇妙的发现,他不由笑了声。

照片背面,八字小楷。姜兆林题的。

【正月十三,迎灯净词】

她那年的发型也是落在肩头的长度,这发型大概是叫蘑菇头,但她发薄脸小,不贴颊面,并不像蘑菇。

分明一样的眉眼,一样的姿态,但小孩长到十八,就总觉得哪里变了。

要说迎灯于他是什么样的存在。

梁净词脑海里浮现一句贴切的诗文:“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的一生会遇多少过客?很难讲。

能拍张照,留张合影,因缘际会,也算是雪泥鸿爪,在心底踩下一个姓名。

她的烙印,兴许还要再浅一些。

若不是“迎灯”这两个字还算有记忆点,梁净词恐怕在喊出她的名字时,也得磕巴两下。

他翻箱倒柜半小时,为了找这么张照片,周边物品还散乱着,柜门也没逐一合上。

说起来有些浪费时间,但看着照片上萧萧瑟瑟的褪色灯影,一别经年的含蓄笑容,又并不觉得浪费。

“至关重要”这话是假的。

想听听她怎么说是真的。

c17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